疏堵点 通断点 治难点

一系列交通优化提升项目为市民创造良好出行环境

建设西安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推行西安市居民绿色出行积分制……昨日,市政府召开西安市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全面提升城区交通出行环境,迎接十四运,我市今年将分类实施一系列交通优化提升项目。

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出行舒适感和安全感

示范引领+亮点工程+专项行动

发布会上,市交通局局长张健介绍,今年,我市将实施3类示范引领:创建交通优化提升示范点、示范段、示范区,如立体自行车停车示范点、完整街道及交通秩序示范段、曲江旅游交通示范区等。

实施6大亮点工程:构建校园周边安全上学路、打通慢行专用“启航通道”、建设西安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试点“开放小区”建设、搭建基于MaaS(出行即服务)的公交出行平台、推行西安市居民绿色出行积分制等工程。

开展9个专项行动:开展拥堵点治理、在建项目施工围挡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整治、绿道建设、常规公交线网优化、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整治、绿色出行宣传教育等专项行动。

3年将增加15000个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

此前,我市印发的《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10大工作任务包括:合理优化交通设施供给、全面提升地铁和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品质、大力加强交通拥堵热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大力加强机动车停车管理、大力加强交通组织和交通秩序管理、有序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有序推进交通政策和法规体系构建、有序推进交通与土地协调建设、有序推进绿色出行宣传教育工作。

张健介绍,该方案中涉及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内容很多。比如:疏解54处交通拥堵点、打通58条断头路、改造599条背街小巷、实施100件交通民生实事、增加15000个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等。

极端拥堵路段预约通行等治理政策将适时验证推出

为确保交通优化提升工作顺利推进,相关部门多次与专家沟通,研判分析疫情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并草拟储备了设置多乘员专用道、极端拥堵路段预约通行等一批治理政策,可适时验证推出。

已完成156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方案设计

受前期疫情影响,我市相关部门细化调整工作思路,将成本小、见效快的工作任务优先实施。目前已完成了156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方案设计,累计建成绿道17.09公里,开工建设24条示范街;研究讨论北辰大道、太华路立交等6条体育中心的配套道路提升改造工作。

张健介绍,在各区、开发区和市级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各项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例如,经开区凤吉路、凤翔路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通过采取重新铺设、取缔路边停车位、适当拓宽道路、将单行道变为双向车道等措施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环,提高通行效率;高新区开展丈八四路与锦业一路十字堵点疏解工作,目前已启动丈八四路至丈八南收费站保通路建设,污水管道施工顺利。

解决交通拥堵

紧盯6条重点路段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信号灯智能化改造创建40余处交通文明示范路口

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

信号灯智能化改造创建40余处交通文明示范路口

本报讯“不罚,加油”,近日交警新城大队对特殊医患者家属不予处罚的执法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从昨日的发布会上获悉,在落实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严格交通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性化执法,从而推动构建文明交通出行环境。

重点路段着手

完善慢行交通设施

据介绍,在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中,市交警支队紧盯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西二环、未央路等6条重点路段,联合城管部门对长安路电视塔盘道北口进行道路绿化“微改造”,完善慢行交通设施,采用灯控路口模式优化交通组织,有效均衡交通流量,保障了慢行交通通行权。同时,会同卫健、教育部门,初步建立了校警联动、医警联动工作模式,增设路内错时停车泊位,推动建立医院、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保障绿色出行

增设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途径就是绿色出行。市交警支队在前期已完成384.6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对全市符合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的道路进行排查,最大限度施划公交专用道。将89处可通过绿化改造增设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的点位上报政府,协调城管部门组织实施。就共享单车占道无序停放的问题,市交警支队主动约谈共享单车企业,规范停车秩序。

管理更智慧

大规模实施信号灯智能化改造

交通治理的核心在于管理,市交警支队加快推进全市信号灯智能化改造工作,完成了中心城区413处信号灯联网联控改造任务,打造了30余条绿波带,建成了曲江、经开等片区信号灯区域控制系统;着手规划研发“大数据+智能信控”系统,全面提升十四运77条线路127条重点道路信号灯智能化水平;针对全市近千处施工围挡点位,打造加强型交通设施设置模式,在东三环-世博大道立交施工项目试点引入“智慧锥桶”等科技设备。

创安全文明之城

严管重罚不忘人性化执法

以创建“安全、文明之城”为目标,市交警支队在全市创建了10个行人非机动车教育执罚点和40余处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充分利用人脸识别手段,建立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数据库。今年以来,市交警支队共应用科技手段现场采集交通违法人员信息2.97万例,人脸比对数据库达到500万人,同时,处罚违停车辆60.5万例,共查处渣土车违法行为2842例,两三轮违法7528例,饮酒驾驶1183例、醉驾541例,车不让人3.19万例,超速行驶7.85万例。

严格执法的同时,市交警支队也注重人性化执法。疫情期间,市交警支队运用“西安交警App”催挪车等人性化执法手段,警告违停车辆超过240万辆次,实现了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关新闻

我市关中环线将换“新颜”

项目涵盖5大方面预计9月底基本建成

本报讯昨日上午11时,西安市省道107关中环线大中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此次工程段落为太乙宫交叉口-西太路支线段,全长20.401公里,施工项目包含路面改造、绿道建设、景观提升、水系修复、智慧交通等。

据悉,此次路面改造采用的泡沫沥青再生技术及厂拌热再生技术是路面废旧材料回收利用的环保性技术,实现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率100%,利用率达到80%以上的利用循环经济模式。项目还将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实现养护工程信息化提供示范,推动公路全寿命周期信息化建设及打造“智慧交通”提供平台。

据介绍,该工程计划5月底完成基层病害处理,6月底完成下面层,7月底完成上面层,8月底完成侧分带及非机动车道路面工程,9月底完成标志标线及路缘石和侧分带绿化工程,基本建成通车。

施工期间,西安市公路工程管理处将对省道107关中环线相关路段进行半幅围挡,期间路面变窄,提醒过往群众注意交通安全,自觉服从现场疏导。

图为关中环线大中修工程效果图。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解决出行难停车难

打通32条断头路增加地铁站点出入口今年中心城区增公共停车位5000个以上

增加地铁站点出入口

今年中心城区增公共停车位5000个以上

本报讯记者从昨日的发布会上获悉,市住建局今年在西安交通建设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优化管理。

近年来,市住建局围绕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全力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打通断头路110条,地铁建成运营132公里,建成公共停车位9.1万个,投放公共自行车7.9万辆,交通出行愈加便利。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以提高道路密度和连通度为重点,以骨架道路提升和路网密度优化为抓手,逐步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开展科技八路、西部大道、凤城五路、西沣路等4条道路、65.7公里路网规划和建设方案论证。

市住建局加快推进断头路、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打通断头路工作进展顺利,32条断头路打通任务中,已打通2条,26条在建,4条正在前期准备阶段。快速路建设取得突破,西南二环立交项目唐延路至南二环段已实现双向通车;体育中心一标段、体育中心二标段、朱宏路主线路、太华路主线路、北三环主线路正在施工阶段。

立足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市住建局重点提升以轨道、公交为主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启动编制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开展第三轮地铁站点建设规划一体化设计,增加并优化地铁站点出入口,完成地铁8号线建设地面交通疏导分流方案。建设自行车专用绿色通勤示范段,开展“南三环曲江-高新段”方案设计。

在挖掘公共停车资源方面,今年确保中心城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5000个。用好用足公共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鼓励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增建、临时边角地块插建、老旧小区加建立体车库。

以强化城市精细管理为抓手,市住建局开展住建项目施工围挡专项整治活动,将施工围挡变施工围栏、探索建设“透明工地”,接受社会监督,减少交通干扰,开展施工围挡变围栏试点工作。通过实现占道施工现场透明化,杜绝围而不建、围而缓建、围挡延期、影响交通安全等问题,促进施工单位加快推进施工进度。

新城区

打造“微循环”系统试点

计划新增停车位1000个

本报讯新城区辖区交通“车多、人多、拥堵多”。对此,新城区将着力通过保畅通、促完善、做试点等工作举措,全面优化提升中心城区交通,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据介绍,新城区今年将推进3个试点:建设示范街试点,启动建设西新街(解放路东新街路口-西华门段)示范街区;扩展封闭空间开放试点,在已打开民族大厦和悦荟广场之间封闭空间的基础上,在有实施条件的小区进一步试点打开封闭空间;打造“微循环”系统试点,在开通连接康复路、三府湾汽车站、火车站、省汽车站公交(719路内环)微循环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八路军办事处、顺城东巷、皇城坊、永兴坊、解放路、五路口、火车站旅游交通微循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停车难”的问题,结合全区20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城区将配套新建一批集约式公共停车设施,今年计划新增老旧小区停车泊位达到1000个;改扩建现有停车泊位,通过对部分小区实施单向通行设计、规范小区停车管理、打开封闭大院试点等措施,对小区内道路进行微改造,增加停车泊位数量;多方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小区周边区域商业和办公停车位,与小区周边的商业、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实施错时停车;灵活实施便民停车措施,在部分小区周边的道路两侧设置临时停车位,在不妨碍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引导小区居民在工作日晚19时至次日早7时,以及周六、周日全天等部分时段有序停放车辆,满足市民群众的停车需求。

曲江新区

拓宽改造航天大道雁翔路计划新增停车位2400余个

本报讯曲江新区作为全市文化旅游业的主要承载区,车多人多,交通压力巨大,优先破解交通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记者从昨日的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曲江新区将全面加快路网建设、疏解交通堵点、加快完善交通配套,推进交通优化与全域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

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但华喜介绍,曲江新区将全力加快黄渠头北路、创意大道等6条市政道路断点连接,高标准完成裴家崆路、五典坡路等10条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拓宽改造航天大道、雁翔路等2条主干道,全方位织密城市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持续增强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制定《曲江新区旅游核心区域交通改善规划》,全力配合西安地铁5号线和8号线,加快曲江创意谷、曲江池等8个地铁站点建设,特别是在西安文化CBD区域,曲江新区将与国际顶级设计团队法国AREP合作,在全市率先运用TOD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对城市交通进行系统化、整体化、一体化设计,打造产城一体、功能复合、集约高效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在曲江核心区,曲江新区全面启动金花路立交建设,建成新开门立交,以大唐不夜城区域为核心,完成30处交通信号智能化改造;在大明宫区域,加快断头路打通,确保大明宫西侧建强路、大明宫段的经九路年底前如期贯通;在杜陵区域,系统梳理路网结构,加快金花南路打通、雁翔路改造,建成雁翔路、金花路、雁南路等5座人行天桥,确保三兆村环村路北段5月1日前建成通车,杜陵考古遗址公园6月1日建成开放。

在解决停车问题方面,曲江新区从4月份开始,联合公安交警、城管执法、社区物业等力量,全面启动全域乱停车整治大行动。还将以大唐不夜城为试点,加快启动实施陕西大剧院西侧停车楼、老植物园地下停车场及不夜城两侧商业地下停车场连接工程,新增车位2400余个,破解停车难题。

同时,曲江新区将推进南三环曲江段、新开门南路等15条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新建城市绿道12公里,启动曲江新区至高新区三环自行车专用道示范段建设,确保曲江花影公园、曲江大华社区公园、体育运动公园等3个公园年内建成开放,让道路与公园融入全域景区,助力城市交通功能品质再提升。